背凉是心寒,手凉是肺寒,脚凉是肾寒:辨清寒在何处,温阳方能到位
一、背凉是心寒——心阳不振,督脉失温表现:背部(尤其是心俞穴附近)一片冰凉感,似有冷风吹拂,穿再多衣服也难缓解,常伴有胸闷、心悸、气短,甚至心前区有憋闷或隐痛感,面色恍白或青紫,神疲乏力,舌质淡胖或紫暗,苔白滑。病机:中医认为,背为阳,胸为阴。人体的督脉(阳脉之海)和足太阳膀胱经都循行于背部,而心俞穴正是心气输注于背部的位置。心为君火,主一身之阳气。若心阳不足,如同太阳热量不够,无法温煦督脉与膀胱经,寒邪便易盘踞背部。这不仅是局部受寒,更是心脏自身阳气衰微的体现。调理:当以温通心阳,宣痹通脉为主二、手凉是肺寒——肺气虚弱,卫外不固表现:手腕至手指末端冰冷,尤其以指尖为甚。这类人特别怕风,容易感冒,动不动就出汗(尤其是自汗),声音低弱,呼吸气力不足。皮肤往往欠温润,抵抗力差。病机:肺主气,朝百脉,主治节,外合皮毛。肺气能宣发卫气(一种运行于体表、起防御和温煦作用的气)到体表和四肢。若肺气虚弱,则卫阳不固,无法将阳气有效输布到肢体末端,特别是“十指连心”的手部。同时,肺寒也意味着皮毛腠理的开阖失常,既易受风寒,也无法守住体温。调理:当以补益肺气,固表实卫为主。三、脚凉是肾寒——命门火衰,温煦失司表现:双脚冰凉,甚至从腰骶、膝盖以下都是冷的,夜尿频多,小便清长,腰膝酸软无力。精神萎靡,畏寒喜暖。病机:肾为先天之本,内寓元阴元阳。肾阳又称“命门之火”,是人体热能的根本源头,对四肢百骸有温煦作用。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底涌泉穴。若肾阳不足,命门火衰,则如同锅底无火,无法温暖位于身体最下端的双脚,导致其常年不温。这是阳气根底的亏虚,程度通常最深。调理:当以温补肾阳,填精助火为主。以上仅做医学科普,中医讲究一人一方,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,不要盲目跟风套用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